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會自殺?背后真實原因是什么?
集趣?樂享 > 成長問答 > 作者:五岳分享 來源:精選家庭教育資訊發布時間: 2021-03-06 20:06:34閱讀()
「摘要導讀」本文作者圍繞“學生自殺”展開,從專業角度闡述了《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會自殺?背后真實原因是什么?》一文中自己的觀點。主要內容是:本文轉自 搜狐 ,意在大家要關注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尋找他們自殺的原由,竭盡全力避免一個個悲劇的發生。 5月4日北京理工大學附中一男學生李某某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被其父親沒收了手機,5月5日向其父索要手機未果后從家...
本文轉自搜狐,意在大家要關注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尋找他們自殺的原由,竭盡全力避免一個個悲劇的發生。
5月4日北京理工大學附中一男學生李某某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被其父親沒收了手機,5月5日向其父索要手機未果后從家中11樓南側陽臺跳樓身亡,5月7日其母親薄某某因兒子離世情緒不穩定也跳樓身亡。 短短三天時間一個家庭就這樣被毀掉了,令人扼腕痛惜。下面是來自網絡的報道: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這一生從沒有給你們爭過光,有時還老招你們生氣,希望你們不要記恨我,我只想說能做你們的兒子我很幸福!我要對大家說,謝謝你們一路陪伴。我走了,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不是任何人的錯,一切都因為我。”
5 月 5 日晚,在給父母留下了一封短短六行的遺書之后,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一名初二學生從位于 11 樓家中跳下,永遠離開了人世。其母因兒子離世情緒不穩定,于 5 月 7 日也跳樓身亡。其父母分別為中國政法大學的司機與食堂檢驗員。
上圖是海淀區教委向海淀區區委、區政府匯報的文件。
(孩子的遺書)
看似是一部小小的手機導致了母子雙亡的悲劇 ,其實,細究背后的原因,恐怕沒這么簡單,我們再來看看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類似多起悲?。?/p>
4月26日,淮陽一高七年級學生張某某和賈某某因瑣事發生口角,后二人被同班同學勸和,該班紀律委員張某某將兩人口角的經過告訴班主任段老師。隨后段老師讓賈某某站在走廊自我反省,段老師走進教室后,賈某某從六樓跳下。
5月3日下午,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學華鳳校區高一 29 班學生蔣某上完第一節課后,獨自一人離開教室,從教學樓 5 樓縱身跳下,當場死亡。警方查明,死者生前因玩手機遭到其母親兩次批評,并搶奪手機。
5 月 10 日,安徽毛坦廠中學一高二女生在教室傳看不適合高中生閱讀的課外書籍被班主任發現,班主任征得學生家長同意后,家長于當日傍晚將其帶回家中。5 月 11日凌晨,該生在其家庭住處墜樓,經搶救無效死亡。
5 月 14 日下午 4 時左右,江西宜豐發生一起學生墜樓事件。墜樓學生經搶救無效死亡。該學生為宜豐中學初三年級彭某,在當天下午考試期間,監考老師發現彭某藏在試卷下的手機并當場予以沒收,監考老師將手機交到隔壁考務辦公室隨即返回考場。期間,該考生離開了考場,老師立刻尋找,發現該考生已經墜樓。
5 月 16 日,四川宜賓瀘州瀘縣二中一學生在理科綜合考試中因違反考試規定攜帶并使用手機,被監考老師發現后扣留手機,并告知其班主任。李某某否認自己違反考試規定,班主任遂請家長到校共同做學生思想工作。20 時 50 分許,李某某父親到學校門口電話詢問班主任所在位置后,李某某跑出辦公室,直奔四樓屋頂跳下樓,經搶救無效死亡。
5 月 18 日,池州市某小區有人跳樓死亡。經了解,死者柯某,男,16 歲,池州市某中學學生。
……
看到這么多年輕的生命還未來得及綻放就瞬間消失,真是觸目驚心,痛心疾首,我們不禁要問一下,到底是哪里出問題了,是家庭?學校?社會?時代?物質?還是精神?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從我的育兒過程談一些自己的體會,同時也從家庭、學校、社會和時代背景及心理學角度做一些分析,以便對避免類似事情的發生能有所幫助。
一、獨生子女綜合癥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們發現在眾多的青少年自殺案例中,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這很自然給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是獨生子女?多子女家庭為何很少發生自殺現象?這中間有什么樣的一個內在差別?我給這種現象取名叫“獨生子女綜合癥”。這也許不是一個正式的學術名詞,但是不妨礙來表達我們的意思。
獨生子女的普遍(不是全部)特點:嬌慣、溺愛、自私、自理能力差、缺少擔當、吃苦能力弱、受挫力差、溝通不暢,人際交往力不強等等。而這些特點在多子女家庭很少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后者內部具有競爭性,孩子在家里就鍛煉了步入社會所需要具備的大多數生存競爭的能力。獨生子女家庭恰恰缺失了孩子成長必備的生存環境。因此,獨生子女在后來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很多過激行為乃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都與其從小沒有經歷過甚至沒有思考過應該如何處理現實客觀存在的挫折、磨難等生活逆境及情緒問題的過程有關。
二、課業繁重,前途迷茫,自我價值感缺失
這么多年來教育界不斷呼吁改革,將應試教育變為素質教育(糾正一個概念:其實是素養教育,素質是先天帶來的,素養是后天培養的),可是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僅沒有減輕,反而更重了,一切都以中考、高考為指揮棒。
我兒子剛上初一,學校第一次開家長會就強調一切為中考準備,一切以中考為目標導向,我很震驚。原以為北京首都是素養教育,想不到跟全國其它地方差不多。有一天晚上兒子放學回家,我看他背的書包很沉,想看看到底有多重,于是幫他從背上卸下來,我發現,一個手拎著很沉,于是就好奇地放在家里的體重秤上稱了一下,12公斤,初一的孩子每天背這么重的書包上學,快趕上解放軍負重五公里越野了。不由感慨:現在的孩子真不容易,在減負的改革口號中,孩子們的課業負擔卻越來越重。
孩子的書包內容圖片
當今社會發展太快,要把準社會變化的脈搏,把握自己未來的命運,在現代社會已變成一種奢望。從人的心理需要分析,絕大多數人更希望社會變化發展的趨勢可以預料,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可以把握。所以,青少年學生容易產生人生的無常感和前景的不可預測感,再加上一些青少年學生看問題比較片面,在這種態勢下,青少年學生會產生“存在的挫折感”,最終使一個人感覺到“存在的虛無”,而導致厭世的態度,產生心靈空虛、自我茫然,認為沒有一件事是有價值的。這種厭倦和虛無的狀態是心靈上的失常,是導致一個人自殺的根本原因。
三、用極端方式懲罰父母,測試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
魯迅先生對“悲劇”這個詞下過一個很貼切的定義,他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孩子自認為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至關重要,因此,一有不順心、不如愿就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懲罰父母,以讓父母心疼的方式來得到懲罰父母的目的,這個時候他們會有一種價值感。特別是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期,動輒以自殘,自傷,自殺等極端的言語威脅父母,以證明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性,如果父母忽略他們的言行,他們就會沖動地做出不計后果的行為。另一種現象是父母給孩子設定優秀的衡量標準太單一,只有學習成績進前幾名,考多少分為標準,當孩子發現他怎么努力也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時,他就會覺得無法實現父母的愿望,很丟人,很失望,覺得自己毫無用處,毫無價值,因此,開始走向反面情緒。從幾起自殺案例來看,大多數都是父母沒關注到孩子心理的這種變化。
四、根植于孩子內心的孤獨
獨生子女還有一大特點是孤獨。除了玩伴上的孤獨之外,更有根植于孩子內心的孤獨。孤獨是與生俱來的,今天的父母絕大多數為了生計,每天早出晚歸,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心靈鏈接很少,在情感上,在親情上,在友情上,甚至在愛情上這些孩子大都處于非常孤獨的狀態,人與人之間有一層阻隔,特別是城市的孩子,雖然和父母生活在一個城市一個家庭,可是他們卻像城市留守兒童,兩頭不見人。父母拼命掙錢養家糊口,為了彌補陪伴孩子時間少的愧疚之心,就盡量用物質滿足孩子的需求,豈不知物質上的富有更加凸顯精神上的空缺。今天的孩子無論在學校、家里都是孤獨的。
今天的老師大多數都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獨生子女,他們本身就是孤獨的一代,內心這一塊是缺失的。今天的學生大多數還是獨生子女,因此,形成一種現象:在家里是孤獨的,在學校孤獨的學生之間依然是孤獨的,他們還沒有學會互相取暖,解除孤獨。老師本身是經歷過孤獨的,他們也沒法給到孩子們他自身不具備的能力。三種孤獨疊加在一起,依然是孤獨。這種孤獨久了,就很難打開,慢慢地,孤獨就在孩子內心生根。
五、溝通不暢是個大問題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兩面性。今天的社會信息化高度發達,現代化的溝通交流工具層出不窮,可以超越時空,超越國界,超越地球,但即便如此,溝通不暢現象卻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其中有很重要一點在于溝通渠道多了但情感接觸少了,今天的交流絕大多數都是隔著屏幕,用電磁信號來傳遞信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鏈接少了,親筆寫信傳遞情感的機會更少,因此,人的情感被現代化阻隔了,這是溝通不暢的一個主要原因。
家里和學校是孩子練習溝通的實驗場,如果在家里和學校溝通不暢,那么走上社會也一定是溝通不暢的。而今天的孩子因為情感的孤獨,導致了溝通的抑制,每天面對各種屏幕導致情感的弱化,父母和孩子都逐漸忽略了對方的心理感受。慢慢變得不想溝通,不會溝通,不溝通就會有情緒積壓,久了就會爆發,從而導致一系列不可彌補的后果。
六、當今時代學生的學習與手機網游的關系處理問題
在當今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社會中,青少年的學習與玩手機、網絡游戲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一對尖銳的矛盾,很多悲劇都是因此而發生。中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對比較弱,經常沉迷于手機網游,家長和老師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經常限制孩子玩手機,由于溝通與處理這一對關系的方法與技巧所限,兩者經常因此而發生沖突,家長的不理智與孩子的情緒化,經常會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近一段時間以來的青少年跳樓事件,大多數都與此有關。那么,這一對矛盾究竟有沒有一個合理的邊界和穩妥的處理方式呢?就目前來講“約定”是個比較好的辦法,《家庭公約》、《班級公約》是一套比較完整的解決問題的工具,可以通過家長、老師與孩子之間的公平約定,最終達到學習和玩手機兩者合理兼顧。我們做的大量案例已經很好地驗證了這個方法的可行性。
七、孩子無處疏解的情緒出口
好情緒是資本,壞情緒是成本。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一定的情緒,情緒要給予合理的出口,如果情緒不處理,它將一直存在下去,情緒不會自行消失(除非生命消失)。孩子在家里跟父母溝通不暢,在學校被老師批評,考試成績不能令父母滿意,或因為某種需求未被滿足,或受到父母的責罵等等都有可能產生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如果不及時發現并處理,就會一直潛藏在體內,不斷地累積,當有一天情緒累積到無法再累加時就會一并爆發。那個時候很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今天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可以訴說內心的情感,父母又不能理解,到學校又無處告狀,孩子的情緒完全沒有了處理的出口,因此,轉向了網游,只有在網絡的虛幻世界里他們才能找到成就感,才沒有現實的煩惱,這是一種潛在的風險,每個父母都要注意孩子這種傾向。
八、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孩子經常說父母、老師不理解自己,交流不好,溝通不暢,走不進孩子的心里,不懂得他們的心里在想什么,如何思維。因此,走不進孩子的內心,孩子對父母、老師關閉了心門,信任自然很難建立起來。95后的孩子都是新人類,我們還以老思維看新人,當然套不進去。
我們講“關照”,究竟什么是關照呢?“關”就是關“心”,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走近孩子的心靈世界,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照”就是照顧,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照顧的是孩子的生理和物質方面的生活。因此“關照”是兩層意思,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關心比照顧更重要。
所以,一個合格的老師要做到三懂:懂自己,懂學生,懂家長;一個合格的家長要做到四懂:懂自己,懂夫妻關系,懂孩子,懂老師。“懂”的是心。老師、家長好比設計圖紙與生產機器,孩子好比產品,只有老師和家長合格了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孩子,如果基準有偏差,產品是不會合格的。
對策與出路
家校協同教育是解決之道和根本出路。
今天的教育都是條塊分割,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有把一個孩子的教育過程當整體來思考,沒有把一個人一生的成長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和頂層設計。
因此,我們的教育總是交叉、重疊、前后矛盾,各種理論打架,讓受教育的人迷茫,無所適從。
為了改善當前的教育局面,根本改觀我們的教育現狀,讓各種悲劇不再發生,減少家校之間的沖突、分歧以及各種“校鬧”事件,加強家長和校方溝通,解決家校在教育孩子及傳達內容上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做到家校同步掌握共同信息,以便協調一致,培養杰出孩子,建設和諧社會。中國家長教育學科帶頭人齊大輝教授提出了一套新的教育理念,叫家校協同教育(之所以叫協同教育,說明我們當下的教育不協同),內容包括家庭公約、家校公約、班級公約。對象包括老師、家長、孩子、校外輔導員,四方面的協同。
校外輔導員是家校之間的一個橋梁,作為學校與家長、學校與學生、家長與孩子之間連接的紐帶,輔導員是家長、學校情緒沖突的緩沖帶、減壓閥,是孩子情緒處理的暖水袋,相當于在學校、家長、孩子之間做翻譯,任何一方有情緒或有心里話都可以找校外輔導員幫忙調解,讓老師有訴苦的地方,讓家長有傾訴的場所,讓孩子有告狀的去處。輔導員由專業的社工隊伍擔任,用軍隊打比喻就是:學校、家長、孩子是陸??杖?,而校外輔導員是總參,將三者協同起來,收集各方信息,并作統一處理,這樣才能保證打勝仗。
因此,校外輔導員這個新興的職業呼之欲出,迫在眉睫,當下在國內剛剛開始,未來需要大約10萬以上的專業隊伍,當前,這方面工作在國內走在最前端的是齊大輝教授指導下的家庭公約團隊,這個團隊已經在全國進行了大面積實驗,積累了30萬的家庭實驗數據,在全國有1000多所實驗校(包括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實踐證明“家校協同”教育理念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響應黨中央對家庭教育的系列文件指示,是既掌握領導又掌握群眾的、接地氣、可操作落地的好理論。
未來,家校協同教育理念必將深入人心,在全國普及開來,成為解決當下教育中存在諸多棘手問題的智能鑰匙。
家庭是復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如果復印件出了問題,應該改原件;父母1%的改變會帶來孩子99%的改變,作為父母,您取得上崗培訓證了嗎?快來取父母上崗證吧, 不要給孩子的教育留下遺憾。
Tags: 學生自殺?
相關文章
熱門圖文閱讀
學校會遇到哪些霸凌暴力行為?該如何解決?
霸凌,音譯自英文單詞bully,指恃強欺弱者、惡霸,百度百科的解釋則指:長期...如何克服孩子多動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大多數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問題都只是關注結果, 一旦發現孩子考得不好, 或...如何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和孩子談“性”
關于性教育,很多爸媽都覺得難以啟齒,羞于去和孩子表達,或許也覺得自己把...家長如何積極應對校園暴力現象?
應對方法一:家長要經常了解孩子校園內外的治安情況。有很多家長忽視與班主...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會自殺?背后真實原因是
本文轉自 搜狐 ,意在大家要關注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尋找他們自殺的原由,竭...孩子成長中的兩個叛逆期,家長們也該早知道
孩子一生必經的兩個叛逆期,這個真相,爸媽越早知道越好 今天我們先來分享...中小學生護眼選眼鏡常見誤區有哪些?
誤區之一:頻繁點眼藥水能緩解視覺疲勞。據天津眼科醫院驗光配鏡中心李麗華...中小學生粗心大意表現在那些方面?
孩子的學習與行為問題, 幾乎是每個家長都要遇到了, 但長期以來, 許多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