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將軍生平簡介及家庭成員
集趣?樂享 > 人物傳記 > 作者:韓強 來源:歷史人物發布時間: 2021-04-13 14:45:11閱讀()
「摘要導讀」本文作者圍繞“許世友,許世友家人”展開,從專業角度闡述了《許世友將軍生平簡介及家庭成員》一文中自己的觀點。主要內容是:生平簡介 許世友,1926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連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黃麻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一師班長、排長、營長,紅四方面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
生平簡介
許世友,1926年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連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黃麻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一師班長、排長、營長,紅四方面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紅九軍副軍長兼二十五師師長,紅四軍軍長,紅四方面軍騎兵司令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副部長,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東線兵團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兵團司令員,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副主任。
家庭成員
許世友共有三任妻子:朱錫民、雷明珍、田明蘭。1931年,許世友在母親主持下,與朱家灣姑娘朱錫民結婚,四日后許世友離家歸隊,朱錫民育有一子許光,后因許世友多年征戰,朱錫民杳無音信后改嫁。1934年10月,許世友娶雷明珍。雷明珍在紅軍禁煙局工作,與許世友結婚后,調到政治部,做文秘工作。1936年年底,許世友隨張國燾到達延安后,進入紅軍大學學習,雷明珍被分到延安任縣婦女部主任。后因張國燾問題,許世友被關押期間,雷明珍提出離婚。1943年,抵達山東的許世友和當地居民田明蘭結婚,許世友以萬源戰役時中槍負傷后體內取出的子彈為定情禮物,此后兩人相伴終身。
許世友共有七個子女,包括三個兒子、四個女兒。
許光,長子,元配朱錫明所生,1929年5月15日(農歷4月7日)出生于湖北麻城縣乘馬崗鄉許家洼(今河南新縣田鋪鄉河鋪大隊)。自1929年出生即在家務農,后入伍海軍,后回新縣任人民武裝部副部長,侍奉其祖母。大學學歷。歷任海軍北海艦隊戰士、航海長、艦長,河南省新縣人武部參謀、軍事科長、副部長,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13年1月6日突發心肌梗塞過世。。
許建軍,次子,為原南京空軍司令部團級參謀。
許援朝(1951-),三子,南京軍區裝備部少將,副部長,現任江蘇省軍區司令員。
許麗,長女,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退休干部。
許桑園,次女,從事導演工作。
許華,三女。
許金建,四女,南京高教研究會秘書長。
許世友,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鄉河鋪村許家洼。
他出身貧苦農家,曾在少林寺當和尚??谷諔馉帟r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副部長,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副旅長,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山東縱隊參謀長,膠東軍區司令員。在土地革命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許世友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并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等。
Tags: 許世友?
相關文章
熱門圖文閱讀
[人物故事]總司令朱德一生事跡簡介
朱德 的生母鐘氏(1858-1944),從小生長在極端貧困、社會地位十分低下的流浪...[人物故事]胡適的一生簡介及他家人
胡適 (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字適之,徽州績溪人。曾任北京...東漢名臣楊震“四知”故事-歷史名人
現在的公仆們若都有懼四知之心,百姓之福!國家之福! 中國在帝王統治的時...[人物故事]孫中山保鏢,傳授過毛澤東武功—怪人柳午
湖南武林有王拳一說,王拳即王潤生所習之拳。王潤生自幼習武,后從學于著名...[人物故事]朱德四個孫子的不同人生軌跡,最后一個
朱德 的兒子朱琦,與夫人趙力平育有四子一女,分別是朱援朝、朱和平、朱全...人物傳記:發生在毛澤東身上的故事(三)
接上篇 集聚樂享網 繼續分享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故事《勤學少年》《兩個紅辣椒...[人物故事]唐朝名相杜如晦簡介,杜如晦生平事跡
杜如晦(公元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少年時聰悟好...[人物故事]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
毛貽昌, 毛澤東 的父親,生于1870年10月15日(清同治九年庚午歲九月廿一),...